![]() |
【佛山陶瓷网】景德镇民间青花装饰艺术的抽象美 |
|
【zhuangshi】2013-4-15发表: 景德镇民间青花装饰艺术的抽象美 景德镇民间青花大写意,其抽象的动感,洒脱的自然,体现了民间艺术人们无拘无束的精神写照。民间青花的装饰特点反映了乡间本土回归的自然朴素风格。“抽象”一词在民间青花装饰中的理解,最直接反映在民间 景德镇民间青花装饰艺术的抽象美景德镇民间青花大写意,其抽象的动感,洒脱的自然,体现了民间艺术人们无拘无束的精神写照。民间青花的装饰特点反映了乡间本土回归的自然朴素风格。“抽象”一词在民间青花装饰中的理解,最直接反映在民间艺人的作品中。 关于抽象美的理解,所谓抽象美有两种:抽象的抽象和具体的抽象。从概念上说“抽象”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确定的用词。作为抽象派创始人之一康定斯基强调:抽象绘画创作注重主观即兴。人们在欣赏抽象画往往被某些色彩本身所吸引,或对某些抽象的形态产生了联想,想努力从画中看出些什么却一无所获,可见在抽象艺术中,是创作者的随心所欲和个人奇癖得到了承认和容许。 一、民窑青花装饰抽象艺术的发展阶段 中国青花瓷在经历了唐代萌芽,宋代的过渡,元代的发展成熟后,终于在明代形成了高峰期,特别是明代民窑青花,画风豪放雄伟,制作浑厚朴实,是官窑瓷器莫及的。从景德镇民窑青花发展来看,明代早期洪武追求的纹饰特征,人物画的很草率却很深动,而这一笔勾画的云气纹、草书吉语纹最具典型特征,这时候的图案基本不见有辅助纹饰,绘画随意洒脱是这些抽象变形图案的特征。如洪武永乐时期的青花人物高足杯,外壁以写意的笔法描绘《萧何月下追韩信》,画面构图疏密有致,笔法简约明快,虽草草几笔,却颇为传神。过渡到明晚期嘉庆时期民窑发展到一个高峰阶段,一是“官搭民烧”的出现。二是海禁的开放,使得这个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生产数量居多,写意婴戏图,多以表现动态为主,用笔随意大方。到了崇祯时期社会朝政不稳定,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民窑因些发展迅速,这个时期民间青花题材广泛,线条绘制较粗,大量彩用变形、夸张手法,但题材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花鸟植物、吉祥文字及其诗文等等都反映了明晚期市民的生活形态和审美情趣。到了清初阶段民营制瓷十分繁荣,在清代康熙民窑的青花器已是最典型的代表,康熙的青花瓷画在艺术上吸收了中国画的影响,又少了图案的装饰效果,以追求现实生活中生动的自然形象。延续到晚清时期由于政府受到外来侵略者直接控制,景德镇民窑也受到影响,后期青花绘制笔法虽然细腻但逐步趋向拘谨,呆板缺乏生机。 二、民间青花中抽象美的表现特点 图案的抽象美是指以点、线、面为主的抽象图案结合成一个整体图案,抽象图案就如同一个万花筒一般有无限变化的可能,并且可以不断发展延伸下去。民间青花各种抽象纹样好比这个万花筒,其表现手法别具一格,风格清新朴实,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间气息。 线的流畅性 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国画中线的表现不仅仅是纯粹的线条勾勒,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中宣称:“无线者非画也”,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以阴柔的长线、转折多变的侧锋表现自己冷峻的个性和孤傲不拘的叛逆精神把线表现的淋漓尽致,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风格打动人心。在大量的民间青花中,景德镇民间备受欢迎的灰可器也由线来表现风格,线条的张力把器皿装饰的繁而不乱,深得人民的喜爱,灰可器抽象的“刀字纹”似字非字,看似像茶花纹,看似像灵芝纹,不管怎样这种简单的抽象纹样大大增添了视觉感,它以简单的抽象线条组成两个二方连续纹样,铺满整个器皿,碗的腰部装饰显得很饱满,繁中见细,整体感觉很统一。 大写意的运笔 民间青花的运笔和中国画大写意的要求一样,追求随意洒脱,流利豪爽,不拘于繁缛。明代民间青花绘制者分工细密,有“画染”分工,专一于一两种纹样的绘制,能达到的非常熟练的技艺,可谓是得心应手即兴之笔而意趣万端。从明代民间青花的婴戏图可以发现婴戏图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婴戏球、百子戏春、婴戏凤筝等等多取材于社会生活情境,立意时见生活情趣。民间婴戏图的绘制大部分运用写意的手法,以简概繁,勾勒的线条处处虚灵巧妙,人物轮廓似拙实巧。明代崇祯的青花婴戏纹碗,碗的外壁看似像二方连续组成的小孩动态踢球画面,线条流畅欢快,身体一笔带过,抽象型的简约造型。 个性鲜明生动 抽象的图案虽然没有具象图案具体入微的特点,但也不失画面所追求的各种传神,就好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重气韵,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重传神,以达到形神兼备。东晋画家顾恺之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在于阿睹中”,特别注重人物画的“传神”。这点民间青花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康熙青花婴戏纹罐画面以两个胖娃娃嬉戏的动态,神情气质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民间青花的纹案中我们常常还可以发现有的画面忽略比例感,这幅明万历青花花鸟罐中花与鸟的比例充满整个画面,花的形状接近扭曲,已经完全看不出花的种类,但花与鸟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自然的不真实性也是为了衬托出主体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三、民间青花中抽象美的体现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及:“美的发现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如果要得到进一步认识,你可以分析它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民间艺人们通过形象思维和主观思维把生活中的美用符号体现在了画中,青花抽象美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 体现在技法上 青花的绘画表现技法很多,传统青花画坯一般采用描线、分水、两道工序。受中国传统绘画国画的影响,以笔而论。青花技法表现,笔力起了关键性因素,所谓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运笔时的托、逆、顺、中锋、侧锋加上分水技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民间青花的画面感有墨分五彩的意韵,如民间青花渣头碗的表现技法,无拘无束、自由酣畅。 体现在题材上 景德镇历代青花装饰题材非常丰富,几乎包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方方面面。民间艺人们喜欢把清新自然的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融入到画中。从题材形式上看,景德镇传统青花可分为:花卉植物类,人物故事类,祥瑞动物类,田园生活风景类,吉祥文字图案类。景德镇明代民间青花发展极具迅速,这时期装饰主题纹样常见的植物纹样有缠枝或折枝牡丹,菊花莲花灵芝松竹梅湖石芭蕉,纹样多为写意抽象。人物题材以婴戏、高士仙人、仙山楼阁人物、仕女,吹萧引凤,戏曲故事等动物题材有龙,麒麟,狮子,凤,孔雀,鸳鸯,文字类有阿拉伯文,梵文,葫芦,八卦,八仙道具。辅助纹主要有回纹,卷草纹,莲瓣波浪朵花蕉叶锦纹。 体现在色调中 青花瓷中的蓝是一种以钴料绘制烧制而成的颜色,白地蓝花,颜色幽倩雅致,深得人们的喜爱。明代前期青花瓷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回回青”青花料。青花色调蓝艳,回青蓝中泛紫,也有的微带绿色。后期主要采用国产青花料,发色呈蓝带灰或者蓝带黑,有浓淡色阶,青花呈色清淡时,表现为蓝色。青花呈色浓厚时,表现为褐色。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理想的青花白瓷的呈色应该是洁白透明而微带青绿色。如明宣德青花呈色比较凝重,透骨,色彩效果上比较庄重有分量。万历十九年以后,朝廷不再下令制造官窑器,天启朝开始,官窑停产。民窑使用石子青单独使用,发色灰暗清淡。明清两代民窑普遍使用这种青料,所以很容易识别。 青花艺术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民间青花艺术中的美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在这些抽象纹饰的背后留给我们的是景德镇民间最朴实的文化食粮。青花抽象美的不断揭示,必将对人们进一步研究陶瓷文化,陶瓷考古、陶瓷鉴定等一些重要领域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并将推动现代陶瓷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景德镇民间青花 瓷砖相关 亚光亚装饰 盛大装饰城 易美装饰 ,本资讯的关键词:装饰青花景德 (【zhuangshi】更新:2013/4/15 0:15:23)
![]() |
![]() |
资讯中心,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企业新闻、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资讯和联系,工厂商家价格信息,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佛山陶瓷网] |